首页 ->新闻动态 -> 合肥信息学院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师资力量不断增强
合肥信息学院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师资力量不断增强
撰稿:周勤伟  审核:任治春  更新时间:2018/4/7 11:28:18  点击数:33829 

合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大力加强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师资结构,加快提升师资水平,为创建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实现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领导班子成员结构合理。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年龄结构合理,陈国良院士、张良震教授“80后”,钟玉海教授、奚富云教授、张崇巍教授、储兴武副院长“70后”,武从云书记、王世杰院长、姚维传教授、陶新民教授“60后”,黄心渊教授“50后”,陈然同志“40后”。学院领导班子成员来源合理,陈国良院士、奚富云教授来自中科大,钟玉海教授、张崇巍教授来自合工大,张良震教授、陶新民教授、储兴武副院长来自安大。学院领导班子成员擅长的学科领域比较齐全,陈国良院士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专家,奚富云教授是理科领域的专家,张良震教授、张崇巍教授是工科领域的专家,黄心渊教授是艺术领域的专家,钟玉海教授、陶新民教授、储兴武副院长是文科领域的专家,姚维传教授是农学、生物学领域的专家。

中青年骨干发挥中坚作用。学院有一批业务过硬、思想活跃、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爱岗敬业的中青年优秀骨干,他们在教学、管理、教研科研、招生就业、后勤服务等各个岗位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学院重要的中坚力量,是学院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强有力的保障,是确保学院事业不断前进的中流砥柱。他们是始终保持一颗初心,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冲在一线,矢志不渝、坚韧不拔地担当实干,全心全意服务学院发展。

人才引进质量不断提高。2017年人才招聘,学院共收到简历近11000份,其中,11名副教授、47名博士投了简历。众多高层次人才青睐学院,这也许是学院影响力日益提高的重要标志和学院将兴旺发达的良好兆头。2017年,学院引进人才26人,绝大多数为研究生学历。以英语教研室为例,有来自日本早稻田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等著名高校的毕业生加盟进来。一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进一步充实了师资力量,为学院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青年教师培养逐步强化。2017年,制定《教师素质提升工作实施方案(2017-2020年)》,完善师资培养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培训,努力打造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出台《名师工作室建设方案》,发挥高水平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逐步建立起优秀教师间合作互动培养人才的新机制;选派15位教师参加安徽省骨干教师和“双师素质”教师培训、4位教师参加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举办的未来教育创新周活动、18位教师参加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完善“以老带新”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新老教师结对25对,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持续推进教师深入社会实践锻炼,选派17位青年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学习掌握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及发展趋势、前沿技术研发、关键技能应用等领域知识;评选校级优秀教师、大学生最喜爱的青年教师,举办青年教师公开课、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通过以上措施,教师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明显提高。

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积极鼓励教师使用微课、虚拟仿真软件、云班课等方式,开展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2017年,选派16名教师参加“互联网+合肥制造”之工业机器人、“互联网+合肥制造”之工业大数据、“互联网+”数字教育高层论坛、中国智能制造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创新研讨会等培训;举办两期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专题提升培训班,开展教学信息化大赛,提升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职称改革全面深化。实施评聘分离的职称制度。2017年,新评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7人,中级职称26人;评审认定“双师型”教师共计22人,其中,中级“双师型”教师10人,初级“双师型”教师12人;6人被聘为副教授,1人被聘为高级实验师,24人被聘为讲师,1人被聘为实验师,1人被聘为思政系列讲师。通过深化职称改革,进一步优化了师资队伍职称结构,调动了教职工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供稿:人事处 周勤伟)

上一篇: 合肥信息学院教职工业务能力提升培训 张良震教授分享“科技杂谈”
下一篇: 合肥信息学院完善激励机制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相关链接:
合肥信息学院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师资力量不断增强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