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信息学院网讯(新闻中心 任治春)9月24日,通过云方式,合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王世杰应邀参加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博士后学术研讨班。中方学术导师、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成员、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清华、复旦、人民大学兼职教授伍戈主讲了《货币与实体经济》。
伍戈教授讲述了目前的大的经济目标,官员行为的异化,房地产方面的困难,主要强调了经济萧条时期凯恩斯主义的重要性。单靠市场无法有效扭转局势,需要政府势力的强势介入,加大投资与调控。伍戈教授讲解了外部出口的问题,包括基础建设、通货膨胀,讲解了货币和资产价格。经济低迷致使居民的收入受损,增加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如何走出低迷,需要消除内在不确定性的来源,追加外部逆周期政策。
伍戈教授表示,比较优势具有较强的动态化特征,随着一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该国的相对资源禀赋可能会发生变化,其具有比较优势的部门也会发生相应的迁移。随着我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近年来,劳动力成本的日趋上涨,资源、环境约束的日益强化,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和资源能源高依赖企业纷纷转移到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国家。应该说这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也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世界经济的增长史表明,经济增长方式随着生产率的提高从“劳动投入驱动”向“资本投入驱动”再向“技术知识驱动”转变,主导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再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其背后是一国的比较优势从单一要素禀赋(如劳动力禀赋、资本禀赋)到综合要素禀赋(人力资本积累、技术禀赋等)的转换。
伍戈教授,曾长期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部门,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担任经济学家。伍博士是中国经济学最高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得主,还是浦山政策研究奖、刘诗白经济学奖获得者,“远见杯”中国经济、全球市场预测双冠军。担任清华、复旦、人大兼职教授及导师。曾应邀参加国务院总理主持的经济座谈会并专题发言。其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货币政策与国际金融等。曾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世界经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IMF Working Paper》《China Economist》等国内外期刊发表数篇中英文论文。著作包括《货币数量、利率调控与政策转型》。






(总编: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