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菜单
首页 -> 学院要闻 -> 王世杰在2022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军训汇报表演上的讲话

在2022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军训汇报表演上的讲话

(2022年9月23日)

党委书记、院长 王世杰

撰稿:王世杰  审核:任治春 来源:院办  时间:2022/9/24 10:28:22  点击数:14335   【 字号:


尊敬的张部长,各位领导专家,各位教官,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金秋九月,硕果盈枝。很高兴在这收获的季节,与大家如约相聚在合信院,举行2022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军训汇报表演,共同见证2022级新生开启新的人生旅程。在此,我谨代表学院党委、董事会和行政向全体新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

看到同学们一张张灿烂阳光的笑脸,整个运动场都充满了青春的朝气和阳光。看到同学们的汇报表演,我感慨万千。在同学们身上展现出来的种种优秀品质,让我感觉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未来充满了力量和希望。

此次汇报表演,是军训团各位教官、老师和新生同学们共同努力、密切配合、刻苦训练的结果。我代表学院,向应邀承担军训任务的全体教官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向受到表彰的优异学员表示热烈的祝贺!

10天军训,同学们发扬不怕苦、不怕累、迎难而上的优良作风,克服困难,严格训练,经受住了意志的磨练和困难的考验,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祝贺同学们顺利完成了跨入大学后的第一门课。希望同学们把军人的优秀品质和伟大精神融入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中。

今天,我们举行这个仪式,既是欢迎同学们的到来,也是让大家能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开启新奋斗,继续新拼搏,实现新梦想。

亲爱的同学们!

“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应该怎样度过大学时光呢?我想分享三点思考,与大家共勉。

第一,恪守爱国心,胸怀国之大者。“不论树的影子有多长,根永远扎在土里。”一个人如果不爱国,就失去情感的根基,也就会失去立足之地。

习近平总书记说: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

歌德说:世界上最伟大的美德是爱祖国。

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首先要有一颗“中国人的心”,要把爱国当成一种信仰,融在血液里。

自古英雄出少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时马克思是30岁,恩格斯是28岁。列宁最初参加革命活动时只有17岁。牛顿和莱布尼茨发现微积分时分别是22岁和28岁,达尔文开始环球航行时22岁,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时26岁。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更是青年英雄辈出。中共一大召开时毛泽东28岁,周恩来参加中国共产党时23岁,邓小平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时18岁。杨靖宇牺牲时35岁,赵一曼牺牲时31岁,江姐牺牲时29岁,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牺牲时29岁,邱少云牺牲时26岁,雷锋牺牲时22岁,黄继光牺牲时21岁,刘胡兰牺牲时15岁。守岛32年的王继才第一次登上开山岛时26岁,航天报国的嫦娥团队、神舟团队平均年龄是33岁,北斗团队平均年龄是35岁……这样的青年英杰数不胜数! 

一百年来,从打江山、搞建设,到抓改革、促开放,再到战贫困、抗疫情,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接力书写下“最励志的创业故事”。

虽时代环境不同,历史使命和奋斗追求目标有所差异,但青年作为推动时代发展重要力量,与国家形成命运共同体,闪耀青春,实现真正人生价值是一致的。1935年9月17日,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在南开大学开学典礼上问了3个问题: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这3个问题,是历史之问,更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走出流血牺牲、生死考验的语境,走出神州陆沉、存亡绝续的背景,仍然需要我们一代一代这样问下去、答下去,才能为“中国号”巨轮破浪前行提供最深厚的底气、最有力的支撑。

同学们真的非常幸运,赶上了一个伟大的时代,这个时代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这个时代是一个时代变迁的节点。希望同学们珍惜这个伟大的新时代,与时代同行,为梦想奋斗,以合信人的身份开启崭新的人生篇章,创造属于你们的精彩人生;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让“小家”与“大家”同频共振,努力成为“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的坚定践行者。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曾引用一位战斗机飞行员的话:“我最大的遗憾就是只能为祖国牺牲一次。”

历史的火炬,传给了你们这一代人!对于我而言,最大的快乐莫过于看到你们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第二,坚持上进心,践行校训精神。我们的校训及校训精神是:自强、厚德——追求卓越、挑战极限,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忠诚想好不缺德,听话出活要感恩,行胜于言。

1.自强。

来到大学,有的同学从之前那种学习生活中“解放”出来,无意识地放空自己,可能从“内卷”走向“躺平”;有的同学怀揣美好梦想,但心动没有变成行动,随着时间的流逝最终化为泡影。在三年的大学生活里,你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一味“躺平”避让,只会让人一步步走向平庸;迎难而上,才能把绊脚石变成垫脚石。

在生活中,总有人抱怨自己命不好,抱怨自己没有降生到一个富裕的家庭,抱怨自己不具备天生的智慧,不具备惊艳世人的盛世美颜,抱怨同学、老师、家长不理解自己,如此等等。其实,我们每一次与命运竭尽全力的抗争,都为我们改变人生轨迹埋下了伏笔。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当我们感觉命运扼住了我们的咽喉时,与其一直渴望幸运之神的眷顾,不如竭尽全力奋斗,用这种不屈服、不放弃的精气神去改变命运。任正非先生说过,华为公司没有任何的资源可以依靠,能够依靠的只有大脑,从大脑中去开发金矿、开发森林、开发矿产。

亲爱的同学们,若你发现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你自己最擅长的专业和技能很容易就会被别人超越。但是,请不要放弃,学习就像一场马拉松,重点不是一直在超越别人,而是你一直在跑,一直在成长,因为最美丽的风景,一定会在前方等待着你的到来。所以,希望同学们在穿越荆棘中要学会坚强,练就百折不挠的胆气,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逢山开路,遇河架桥,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受到多大的委屈,即使天塌下来,也要坚定信心,坚定意志,相信自己,相信明天,相信“相信”的力量,相信自己不屈的意志,相信你的努力终究会成就你自己。

同学们,无论你们来自哪里,也无论你们今后要去往何方,既然你们选择了梦想,也就选择了挑战,选择了责任,选择了不平庸,就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合信人。我也相信,不久的将来,你们会因为这个名字而感到骄傲。清华大学也讲,他们之所以有如此之高的社会声誉,最重要的是他们身上都表现出有别于其他人的一种精神气质,一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气质。所以,要做一名真正合信人,首先就要认可合信院的价值观。什么是价值观?就是是非对错、美丑善恶,就是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我们追求卓越、挑战极限的合信院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潜移默化的能量场,我们身处其中,不仅能约束我们的行为,还能坚定我们的信念,提升我们的品质,也能促进全校师生共同成长。

2.厚德。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是明德修德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树立核心价值观,你们就掌握了一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钥匙,让你们于世界变局中明辨是非、恪守正道,于乱云飞渡中保持定力、稳重自持。

希望你们感恩母亲、感恩母校、感恩祖国。“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感恩是一种生活智慧,一种责任担当,一种健康的积极心态,一种恢弘的胸襟气度,更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不要问家庭、母校、社会可以为你做些什么,而是你可以为家庭、为母校、为社会做些什么。懂得了感恩,或许有一天,你们可以用时间、知识、财富,来反哺家庭、回馈母校、报效祖国。

崇拜顾明远,效仿顾明远,我的“教育信条”也是爱。在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我深情地爱着我的学校和师生,“因为你快乐所以我快乐,因为你成功所以我成功。”

来到大学,同学们将与来自不同地域、不同背景和生命轨迹的人学习生活在一起,你们要学会欣赏,摒弃狭隘,相互帮助,和睦共生。希望你们始终坚持“尚德修身”,恪守厚德自觉,努力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提升道德认知,强化道德实践,向善而行、向美而行、向上而行,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行胜于言”不是不言,而是言必求实,以行证言。当然,学到的东西,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以知促行、以行求知,知行合一。做人做事,最怕的就是只说不做,眼高手低。每一项事业,不论大小,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

第三,保持好奇心,孜孜不倦学习。“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上大学为了什么?我认为有两点很重要:一是掌握学习的能力,二是养成合作的习惯。大学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思维,一种方法,一种心态。富不学习,富不长;穷不学习,穷不尽。

为了不落后于时代,你们需要保持“空杯心态”,把学习当成终身课题,不断掌握并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在学习阶段一定要把基石打深、打牢。适应知识更新加快、科技变革加深的潮流,增强知识恐慌、本领恐慌意识,带着渴望、带着热情、带着压力,如饥似渴学、时时处处学、持之以恒学,多一些系统化学习、少一些碎片化学习,多读一些经典,少浏览一些文化快餐,下大力气打牢知识根基,用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提升智慧、滋养心灵。

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学习的能力不仅仅来自阅读,更多的还要走出去看世界、观察世界、思考世界、品味世界。期待你们珍惜大学学习时光,始终坚持“积厚成器”,点亮思想之灯,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练就一身硬功底、真本领,铸就一副硬脊梁、铁肩膀,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亲爱的同学们!

充满新奇与挑战的大学生活已经开始。希望你们胸怀梦想、坚定信念,做可爱的青年;明德向善、砥砺品行,做可信的青年;勤奋学习、增长才干,做可为的青年。希望你们始终谨记并践行“自强 厚德”校训,用奋斗的青春谱写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无愧于社会、无愧于学院的新时代荣光,书写“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华章。“自强 厚德”,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我相信,合信院会因你们而更加精彩,你们的青春足迹也将被合信院铭记!

……

亲爱的同学们!

现在,请同学们全体起立,举起右手,握成拳头,拳心朝前,放在耳边,跟我一起宣誓:

我们感恩母亲、感恩母校、感恩祖国。我们牢记母校校训:自强、厚德——追求卓越、挑战极限,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忠诚想好不缺德,听话出活要感恩,行胜于言。我们用激情和智慧建设祖国,用责任和行动回馈社会,用成就和硕果回报母校,让明日的母校以我为荣。

相关链接:
王世杰:突出“职业面向”,重在搭建厚实的课程体系《光明日报》刊发
王世杰:人工智能实训平台赋能产教深度融合《中国教育报》刊发
王世杰在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军训汇报表演上的讲话
王世杰在2023届毕业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王世杰在斯坦福大学作博士后研究报告
王世杰在2023年“五四”表彰会议上的讲话
王世杰在党校第十四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摘要
王世杰在三届三次“两代会”上的工作报告
王世杰2023年新年贺词
王世杰: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 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刊发
王世杰在2022年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班结业典礼上的讲话
王世杰:学习小平同志 做好教师的“后勤部长” 解决教师的急难愁盼
王世杰在二届五次党代会上作党委工作报告
王世杰在2022届毕业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王世杰在第十三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上一篇: 安徽省教育厅官网:合肥信息学院成功入选安徽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
下一篇: 王世杰:人工智能实训平台赋能产教深度融合《中国教育报》刊发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