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真落实国家第九版防控方案。各地各校要认真学习国家第九版防控方案,转化成易操作的流程和规范,形成清楚准确的“明白纸”。新方案要准确把握三个方面的变化,一是把握好风险人员隔离管理期限和方式的优化调整。(1)将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时间调整为“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核酸检测措施调整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第1、2、3、5、7天和居家健康监测第3天核酸检测,采集咽拭子”,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前不再要求双采双检。(2)密接的密接管控措施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4、7天核酸检测。二是把握好封控区和中高风险区域划定标准的统一。新方案将原两类风险区域划定标准(高、中、低风险地区划定标准和封控区、管控区、放空区划定标准)和防控措施进行衔接对应,统一使用中高风险地区的概念,形成新的风险区域划定及管控方案。其中,(1)高风险区实行“足不出户、上门服务”,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中风险区,中风险区连续3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2)中风险区实行“足不出户、错峰取物”,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3)低风险区实行“个人防护、避免聚集”。各地各校要结合实际适时调整校园疫情防控分级分类管理方案。三是把握好核酸检测策略的变化。加密了风险职业人群核酸检测频次,其中,明确了学校所在辖区内出现1例及以上本土疫情后,应及时组织完成一次全员核酸检测,后续可根据检测结果及疫情扩散风险按照每天至少20%的抽样比例或辖区检测要求开展核酸检测。
二、暑假期间师生员工核酸检测。一是中小学校、幼儿园假期核酸检测要求。学校若组织入学教育、学生军训、教师培训等活动,以及幼儿园举办的托幼班,活动时长为1-2天的,应查验活动人员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报告;活动时长3-4天的,应在校内进行一次全员核酸检测;5天及以上的应进行每天随机20%的核酸抽检或5天2检。在肥高校、省属中专有类似情况参照执行。二是在肥高校、省属中专假期留校师生员工核酸检测要求。学校要对留校师生的底数要清,情况要明,执行“各级各类学校每天每校抽检20%的人员进行1次核酸检测工作”的要求。三是对进入校园施工、维修等长期工作人员加强管理,按照市防疫要求,落实3天1检。四是文化类高复班的核酸检测要求。核准开课前的留校的教职员工与中小学校、幼儿园要求相同,核准开课后的师生员工,学校要严格执行“每天每校抽检20%的人员进行1次核酸检测工作”要求。五是假期在校外师生员工核酸检测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应督促师生员工,学科类培训机构督促教职员工,按照属地要求参加社区核酸检测,并建立假期校外师生员工核酸检测管理台账。落实周报告及信息报送制度(每周一报送)。
三、强化假期校园疫情防控工作。加强校门管理,全面管控进出校园通道,做到专人负责、人员登记记录齐全,所有人员进校市严格核验身份,测量体温、查看健康码和行程卡,一切正常、佩戴口罩方可进入校园;假期期间严禁校园场地用于外来人员培训、学习等,未经报备审批,校园不得举行大型活动;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加强快递、外卖、冷链食品的管理,防范病毒隐匿进校,高校和规模较大的寄宿制高中要设置规范的取物的场所;引导师生员工不去疫情风险地区,统筹做好校园环境整治、疾病防控、食品安全、健康教育等工作,引导师生做好日常防护,巩固拓展校园疫情防控成果;各地各校结合新方案,修订本级防控方案,及时调整防控措施,避免层层加码,既要守住疫情防控底线,也不碰层层加码红线。
四、谋划秋季开学准备工作。各地各校要提前谋划秋季开学准备工作。各地各校要动态精准掌握师生员工及其共同生活人员开学前10天的健康状况、疫情风险地区旅居史等信息,积极引导学生及家长在开学前10天慎重出行;引导教职员工及共同居住生活人员不到疫情风险地区,确有紧急情况需要出省的或到省内发生疫情的市,需经学校主要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