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报送2021年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年度报告的通知》(皖教秘〔2021〕483号)精神,结合学院美育工作实际,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若干措施》等文件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美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与各学科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建立协同育人体系。2021年,学院坚持科学定位、统筹布局,在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美育经费投入、艺术俱乐部教学改革、美育实践活动开展、学科创新发展、校园文化氛围营造等多个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二、工作进展及成效
(一)实施美育通识教育,加大课程、教材体系建设力度
学院不断强化美育育人功能,注重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充分发挥美育工作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将国学经典、文明礼仪、传统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纳入通识教育选修课,进一步拓展选修课程覆盖面。通过开设美育相关课程,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强化学生的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学生的艺术修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2021年,学院开设《设计素描》《设计色彩》《构成设计》《网页美术基础》《建筑美术基础》《VI设计》《动画场景设计》《播音与主持艺术概论》《动画美术设计》《电视摄像》《形象设计与礼仪》等50余门次艺术类必修课;《艺术与审美》《公共艺术》《视觉与艺术》《书法》《国画》《中国古建筑文化与鉴赏》等20余门次艺术类通识选修课,涉及艺术理论、美学鉴赏和创作实践等内容,学生选修兴趣较高,课程平均选修达160余人次。
学院重视美育及艺术类教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完善教材选用、建设与评价制度,规范教材管理,引导教师优先选用适合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省级以上规划教材、精品教材及行业企业优秀教材;鼓励教师联合相关行业企业,共同探索选用与美育课程相匹配的新型活页式和工作手册式教材,共同开发实训指导书和校本教材,以及多媒体课件等数字化教学资源。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美育及艺术类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学院现有美育及艺术类专任教师36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0人,占27%;“双师素质”教师26人,占72.2%。2021年,先后选派了3名教师参加安徽省2021年度安徽省高职院校国培计划——广播影视节目制作、师德师风等项目培训,2名教师赴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进行专业考察,4人到企业实践锻炼,1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3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1名教师在2021年第三届长三角民办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获安徽高职实践组一等奖,美育及艺术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内培外引,聘请国家教指委成员、著名学者专家担任艺术传媒相关专业带头人,邀请了安徽新媒体集团、安徽省广电集团、左靖文化艺术(上海)工作室等一批与专业建设紧密相关的行业企业优秀技术、管理人才参与学院的美育及艺术类人才培养工作。
(三)依托学生社团,努力推进艺术教育教学改革
学院出台了《合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公共艺术俱乐部制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先后成立了漫画设计、书法创作、国画创作、摄影摄像、DIY手工制作5个学生社团,拟增建朗诵与主持、短视频制作、扎染工艺等学生社团,支持艺术类社团向俱乐部制转变。大力加强美育教育,持续推进公共艺术课程的覆盖面,努力实现每个专业、每名学生毕业前修读不低于2个学分的美育课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小班分层次”课堂教学改革,根据学生的专长与特色,对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分层次指导。通过创新艺术教育工作管理体制机制,整合优化学院艺术教育资源,持续推进艺术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艺术教育质量,更好地满足学生艺术教育的个性化需求。
2021年,精品线下开放课程《CG插画》《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以及线上教学优秀课堂《3DSMAX基础》等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新申报《矢量绘图》《图形创意设计》两门省级精品课程。
(四)强化艺术教育实践,完善美育协同育人机制
学院坚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创新能力与人文素质的综合提高,以第二课堂美育实践活动为着力点,不断强化艺术教育实践的育人功能,全方位多角度地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感情,坚定中国道路,建立文化自信,打造具有学院自身特色的美育协同育人机制。
学院积极营造生动活泼的校园艺术氛围,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三感恩”、校园文化节等系列教育活动。通过徽风皖韵进高校、传统文化和道德系列讲座等活动的开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扎实推进文明校园创建,把先进和谐的校园文化与先进文化、感恩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建筑文化、社团文化、体育文化、宿舍文化紧密结合,将文化育人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2021年,举办了绘画作品展、漫画作品展、设计作品展、手工作品展、模型作品展、视频作品展、建筑设计作品展、园林景观设计作品展、毕业设计作品展等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展示活动,以美出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院新媒体艺术系精准对接产业,深化产教融合,充分发挥每位老师的特长与优势,挖掘自身潜力与资源,将企业真实案例、在建项目引入课堂,将教与学相结合,知识与技能相统一,课程体系与企业所需有机融合,学生在校期间即可全面参与项目制作,熟练掌握各类真实项目的操作流程,培养创新实用人才。2021年,学生参与网易“新倩女幽魂”原画角色设计、场景设计等项目制作,得到了企业一致好评。
(五)创新艺术人才培养,优化美育评价体系
学院高度重视艺术人才的创新性培养,逐步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不断突出办学特色,将专业设置与学科建设、产业发展、社会需求、艺术前沿相衔接,形成了一套适应学科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美育评价制度。
在日常教学中,紧紧抓住“45分钟课堂”主战场,强化技能训练、注重项目引领,以探究项目任务分解,提升课堂效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实施“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学业评价、教学激励”全要素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阶学习”课堂;以“非标准答案考试”为牵引,增加技能竞赛作品创作权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全过程学业评价。学生在2021年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优胜奖5项;在第13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1位教师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在第15届好创意大赛中,获国赛三等奖1项、优胜奖1项,省赛三等奖2项;在2021安徽省大学生原创动漫大赛中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1项,三位老师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
(六)加强组织领导和经费投入,更好地满足美育发展需求
学院不断加强教学组织建设,建立健全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艺术相关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持续推进院、系两级教学管理体系,落实各项教学管理制度,确保教学运行高效、平稳、规范;加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教学管理和服务水平。
学院逐年加大美育及艺术教育经费投入,足额配备美育教育场地及器材,不断完善教学设施设备。建有专业画室3个,二维动画实训室、三维动画实训室、动漫制作技术实训室、建筑制图实训室、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室等11个艺术类校内实训室。拥有北京水晶石技术培训有限公司平面设计实习实训基地、上海极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平面动漫实习实训基地、安徽皖南屏山艺术写生实习实训基地等31个艺术类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021年,新建了形体训练中心、声乐实训室、摄影摄像中心、工艺美术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室,并有序投入使用。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学院将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美育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推进艺术教育教学改革,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拥有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修养和职业素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